【国开·共青团】臭氧保护 青春同行——“国际保护臭氧层日”宣讲活动
时间:2025-09-23 00:00 作者: 点击:25 次
1995年1月23日,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,确定从1995年开始,每年的9月16日为“国际保护臭氧层日”。设立该纪念日旨在唤起公众环境保护意识,强调臭氧层破坏的危害,促进《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》等相关国际条约的执行和落实,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。
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对生物有害的短波紫外线,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。但人类活动释放的氯氟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,对臭氧层造成严重破坏。
抬头仰望,我们是否还能看到儿时那片璀璨的星空?俯身倾听,我们是否还能听见清澈溪流那欢快的吟唱?深呼吸,我们是否还能感受到空气中原野的芬芳?我相信,在很多人心中,这些美好的记忆正逐渐变得模糊。取而代之的是雾霾笼罩的天空、被塑料占据的海洋、不断退化的森林和日益稀缺的资源。
我们曾一度陶醉于工业文明带来的巨大财富和便利,却在不经意间走上了“先污染,后治理”的弯路。地球,这位慷慨的母亲,正以气候异常、生物多样性锐减、极端天气频发的方式,向我们发出一次又一次沉重的叹息与警告。这声声警告,并非遥远的未来,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。它关乎北极熊赖以生存的冰盖,也关乎我们每一次呼吸的空气;它关乎热带雨林的存续,也关乎我们餐桌上的粮食安全。
但是,今天我们谈论的,不是绝望,而是希望;不是问题,而是解决方案。 “绿色生态环境”这六个字,正是我们通往希望的路线图。何为“绿色”?它远不止是颜色,更是一种发展方式、一种生活方式、一种文明形态。
绿色,是发展的底色。 它要求我们摒弃“榨取自然”的旧模式,转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模式。这意味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,让风车和光伏板成为新的“油田”;这意味着构建循环经济,让“变废为宝”成为社会的常态;这意味着打造绿色建筑、绿色交通,让我们的城市不再是钢筋水泥的丛林,而是会呼吸的生命体。
绿色,是生活的选择。 它存在于我们每一次微小的行动中。是选择骑行还是开车?是选择一次性塑料还是环保布袋?是选择浪费粮食还是“光盘行动”?是选择漠不关心还是举手之劳的分类垃圾?这些选择看似微不足道,但千千万万人的选择汇聚起来,就是改变世界的洪流。
绿色,是文明的境界。它体现了我们对其他生命的尊重,对后代子孙的责任。它要求我们不再以自然的主宰者自居,而是作为地球生命共同体中的一员,怀揣敬畏之心,去守护每一片湿地、每一条河流、每一个物种。这份守护,守护的不仅是它们的未来,更是我们人类自己的未来。
共建绿色生态未来,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参与的伟大征程。